意象
校訓
校徽
校歌
校旗
吉祥物
創辦人
生平大事繫年
生平事蹟
相關研究
影音專區
數位典藏
歷史
學校沿革
院系沿革
大事記
歷任董事長
歷任院長/校長
校景
建築
風景
國際交流
姊妹校
參訪交流
故事
華岡名師
傑出校友
校園故事
華岡青年
校史文物檢索
校史文物瀏覽
出版品
華岡博物館
線上展覽
12月28日俞叔平致張其昀函
首頁
典藏號
XFL1703
摘要
俞叔平致函向張其昀先生表達自先生倡導革新、動員、戰鬪以後,黨與政府在理論與方法上,均欠一致。先生對此一昭示之指示,前後亦不完全相同的看法。其認為此昭示應具有價值判斷之原理,所謂價值判斷是由德國哲人康德之認識論而來,將其與我國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之精神相呼應,藉此以救亡圖存。並認為革新應為價值之提高、動員則為價值之運用、戰鬥則為價值之維護,若國民能重視其個人行為價值判斷之重要性,則頑夫廉儒夫立矣;若政府能重視各種行政措施之價值判斷,則必人盡其才矣、地盡其利矣、物盡其用矣。先生在國大年會中所講之告誡於民意代表者,有守信、守法、守分之指示。目前老百姓之不守法,在執法者常開例外或重特權,以致威信盡失、法信掃地矣。希望先生能夠採納或轉陳其之意見。
更多
expand_less
內容描述
曉峯先生主任道席 後學在旅德期間。曾有上兼院長報告一通。請求轉呈。並另有航函一封。擬介紹明斯德大學法學院長魯克博士來中國文化研究所任教。未知均已收到否?
回國以後。早擬趨前拜訪。以接連不斷十餘次之講演。必須從事準備工作。以致無法抽身。至以為憾。自
兼院長倡導革新動員戰鬪以後。黨與政府。對此一昭示所向外表示者。無論在理論上與方法上。均欠一致。即
兼院長本身。對此一號召之指示。前後亦不完全相同。愚見所及。此雖為振奮人心之一道。而實具有價值哲學之原理。換言之。亦即具有價值判斷之原理。所謂價值判斷。由於德國哲人康德之認識論(批判哲學)而來。認識論以理性為出發點。就行為之是非善惡為之判斷。更以自由意志而為決擇。其評值標準。則以國家利益(所謂經驗的全體)之前提之下。是否能達到最大善(亦即大學中所謂之至善)為依歸。此一價值判斷標準。溯源於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之理念與正義觀念。源遠流長。而萬世不滅。價值判斷之法則。為恐自由意志建立『當為』法則。而克服現實。與我國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之精神完全相符。康德當時之倡導此一哲學理論。因拿破崙大軍壓境。藉此以救亡圖存也。此一學說倡行以後。非僅影響遠大。而且深入人心。德國人民憑其理智追求宇宙之完整性。日新又新。實以此為原動力。 兼院長之革新、動員、戰鬪號召。在其手題『毋忘在莒』四字起。早經開始。目的不僅在振作精神。亦在防止樂不思蜀也。然而因解釋上無一重心。一面號召革新。一面則謂革新已有顯著成就。既有成就。則不必再言革新。不能自圓其說。於此可見。後學深夜苦思所得。認為革新應在價值之提高。動員則為價值之運用(人與物)。戰鬪則為價值之維護(自由民主與法統)。如此立論。與如此做法。必然生氣蓬勃大有可為也。哲學家羅志氏LOTEE謂世界係由價值構成DCI WELT DER WEKTE可見價值之重要。徵諸於優勝劣敗之天演論。其重視價值更無論矣。 兼院長高瞻遠矚。實以自強不息之價值判斷為救亡圖存之策。如每個國民能重視其個人行為價值判斷之重要性。則頑夫廉儒夫立矣。如政府能重視各種行政措施之價值判斷。則必人盡其才矣。地盡其利矣。物盡其用矣。此一哲學原理。在應用上有普遍之妥當性。且至強亦固也。否然者。縱曰斯革新而無重心。更少方法。流弊所至。必將各云其是。無所適從矣。
最後。 兼院長在國大年會中所講之告誡於民意代表者。有守信、守法、守分之指示。就法之觀點而言。此三者內容完全相同。因全部法學以誠實信用與定分守分為基本精神。尤以契約行為為然。凡能守法者。亦即守信守分之人也。法治國家之要求於人民或人民之要求於政府者。惟守法而已。目前老百姓之不守法。在執法者常開例外或重特權。以致威信盡失。法信掃地矣。素念 先生研機窮理。負理論上匡襄之責。用陳一得之見。以供採納與轉陳云。專此敬請
撰安
後學 俞叔平 頓首
十二、廿八日夜
資料類型
書信
創作日期
0000/12/28
關鍵字
哲學
,
動員
,
中國文化研究所
,
民意代表
,
法學
主題
學術
,
教育
,
政治
作者
俞叔平
版本
原件
語言
中文
關聯人物
張其昀
,
亞里斯多德(Aristoteles)
,
康德(Kant
,
Immanuel)
,
魯克(Lukes
,
R.)
數量
7
單位
張
藏品分類
創辦人張其昀資料
尺寸
27.3 X 20.8
保存狀況
完整
版權聲明
開放瀏覽
圖像授權
回上一頁
:::
版權所有 © 2022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 |
資訊安全政策
聯絡電話:(02)2861-1801分機14216
地址:臺北市11114陽明山華岡路55號
55, Hwa-Kang Rd.,Yang-Ming-Shan, Taipei, Taiwan 11114, R. O. C.
圖像授權
意象
校訓
校徽
校歌
校旗
吉祥物
創辦人
生平大事繫年
生平事蹟
相關研究
影音專區
數位典藏
歷史
沿革
學校沿革
院系沿革
大事記
歷任董事長
歷任院長/校長
校景
建築
風景
國際交流
姊妹校
參訪交流
故事
華岡名師
傑出校友
校園故事
華岡青年
校史文物檢索
校史文物瀏覽
出版品
華岡博物館
線上展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