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運軌  
 戴運軌  的圖片
戴運軌(1897年11月27日-1982年4月4日),字伸甫,原籍浙江奉化,中華民國物理學家、教育家,被稱為「臺灣物理學之父」,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創辦人、台灣核物理學先驅。戴教授從事教育工作先後五十年,平日以中大校訓「誠樸」自勉,也常以此勉勵學生。1958年,為國際地球物理年,當時的教育部長張曉峯先生,正為中央大學在臺復校而操心,他認為國内須設立地球物理研究所,以趕上時代學術潮流。乃再度向有關當局請求恢復中大,並首先成立地球物理研究所。「清如君子品如梅,任歷艱辛志不灰。氣節早為世所重,勳猷傳頌遍三臺」。張迺藩先生在「戴院長仲甫先生功成身退賦」一詩中,有這樣的頌揚。戴教授是科學家,但具有中國讀書人擇善固執的精神,由中大在臺復校之初的種種表現,即可證實,他的生活樸實清苦,但對學生視如己出,在中大設有伸甫獎學金,獎助清寒學生,學生如有經濟上的困難,他即毫不遲疑地慷慨解囊相助。中大物理系在臺復校後舉行第一次電子研習會,他將自己的坐車騰出來,作為接送講座教授之用,諸如此類,只要是學校或學生的事,他莫不關懷協助。戴教授也創辦了多種學術性期刊,如:「中國物理學刊」、「地球物理研究所學刊」等,也都是國際學術雜誌中的權威。1973年,戴運軌自中大榮休後,受聘於私立中國文化學院,任教授兼理學部主任、物理系名譽主任;中國文化學院改名中國文化大學後,任研究所教授。他說:我到華岡已有四年了;那年,我七十三歲,剛自教育界退休下來,本校創辦人張曉峯先生請我到華岡擔任理學部主任,我本來想婉謝的⋯⋯,但是,曉峯先生的精神,我非常佩服。他一切都為別人,尤其他對於科學的遠大眼光,更是令人敬佩;如:『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』成立於1958年,而曉峯先生在1957年就提出『中國學術發展綜合性的長期計畫』了,厥功甚偉。民國1962年,中大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,這一研究所也是曉峰先生在教育部長任内建議創立的。戴教授謙稱他在華岡僅是「客卿」,但他對理學部的學生,仍一本他五十年來的教育態度,循循善誘,絕不唱高調,絕不做表面工作,他厭惡一般年輕人高調唱得太高,卻做得太低的惡習,他希望華岡人應發揚創辦人的精神,腳踏實地的去做,不要辜負創辦人的興學苦心,至於我個人,只是盡一份老園丁的耕耘工作而已,在戴運軌教授領導下的理學部,尤其是物理系,能為中國的科學界大放異彩。
美編用圖片
經歷
中國文化學院理學部主任
中央大學物理研究所所長
臺灣大學教務長
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、主任
華西霸講學
金陵師大教授
北平師大教授
::: 版權所有 © 2022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 | 資訊安全政策
聯絡電話:(02)2861-1801分機14216
地址:臺北市11114陽明山華岡路55號
55, Hwa-Kang Rd.,Yang-Ming-Shan, Taipei, Taiwan 11114, R. O. C.
通過無障礙檢測
回到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