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毓棠  
劉毓棠  的圖片
劉毓棠(1914年-2005年3月5日),原籍廣東台山,中華民國外交官。我國於1971年10月25日退出聯合國。不久,張創人致函前聯合國中華民國代表團之高級顧問劉毓棠大使,請他返來文化學院任教,並將華岡建立為道德重整的中國基地。當時劉大使復函創辦人,謂我國雖已退出聯合國,但他本人仍未離開外交部,故不克膺命。兩年之後,每日靜聽内心感召的這位老練外交官蒙受靈感,該年他已到自願退休年齡,認為可回國從事道德重整工作,乃再函創辦人,告以情况許可他來華岡任職。
「道德重整對外交與世界大事的影響力量,顯然不可否認。」劉教授肯定地說。他自外交界退休後,影響張創辦人擬以華岡為中國基地,發揚道德重整;並設立中美關係研究所的高瞻遠矚的理想。法學界的查良鑑博士於十於年前,代表我國出席在紐國召開的國際司法會議時,曾對劉教授說:「你最好回臺灣,以道德重整訓練我國青年」。劉教授笑著對筆者說:「沒想到查先生是一位預言家,現在很高興與他在華岡共同任教」。劉教授到華岡不久就蒙受靈感,發起並主編「中美關係」英文季刊;立即得到創辦人和吳經熊博士、林語堂博士等著名學者的熱烈支持。數年來該刊物甚得外交部、美駐華大使館、美國安全會議以及海內外學人的重視。關於中美關係研究所的教育重點,劉教授認為研究生考進本所,不僅要追求知識,而更需求智慧,兩者並重方成學問。他認為智慧比知識更難獲得,因為前者重質,並需以道德與信仰培養之。知識已普遍於全球,且可用機器(如電腦等)得之。總統 蔣公曾昭示:「民主與科學的教育,必須以民族倫理為基礎,為之中心。若無倫理道德為基礎,民主與科學便難以達致其功效」。劉教授說:「總統 蔣公與張創辦人均欽佩陽明學,而中國文化學院建於陽明山上;中美關係研究所受此輝煌傳統與環境之感動,乃以致良知及知行合一為教育重點」。
美編用圖片
經歷
中國文化學院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
駐紐西蘭總領事
駐溫哥華總領事
舊金山自由亞洲協會華僑部主任
東京任中國駐日代表團外交聯絡員
北平大學政治系教授
中國太平洋學會總幹事
我國駐美大使私人秘書
駐美京中央社分社
聯合國中華民國代表團之高級顧問
::: 版權所有 © 2022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 | 資訊安全政策
聯絡電話:(02)2861-1801分機14216
地址:臺北市11114陽明山華岡路55號
55, Hwa-Kang Rd.,Yang-Ming-Shan, Taipei, Taiwan 11114, R. O. C.
通過無障礙檢測
回到頁首